化妆品防护效果的评价技术解析

  化妆品功效测试     |      2025-01-02 16:50

化妆品跟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对化妆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人们不仅仅要的护肤美颜更多的要求是健康可持续,所以不管是厂家,还是国家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都非常的重视化妆品的安全问题,那么关于化妆品的安全检测有哪些要求?检测指标有哪些?以及安全等级等要求,本文重点介绍关于化妆品的技术评价方法。


      1. 外观比对


  比对化妆品原料、内容物、包材的外观,确保每个批次都符合质量要求。

  

  2. 色泽比对

  比对化妆品原料、内容物、包材的颜色,确保每个批次都符合质量要求。

  

  3. 气味比对

  通常使用闻香条,嗅觉对比,确保每个批次都符合质量要求。

  

  4. 膏体流变特性比对

  产品的流变特性对产品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流变性测定仪研究膏体的流变性特性为生产和配方改进提供参考。典型设备如Thermo Fisher的Haake RS 1流变仪。

  

  5. 即时涂抹感比对

  在线品保使用,对生产膏体的即时涂抹感和标样进行比较。

  

  6. 异物检查

  将膏体用刮刀在黑白纸上均匀刮开,检查是否有异物或者团聚颗粒。

  

  7. pH值检测

  用酸度计检验化妆品原料和膏体的pH值,确保化妆品原料和膏体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

  

  8. 密度检测

  检验化妆品原料和膏体的密度,确保化妆品原料和膏体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奥地利Anton Paar的设备不错。

  

  9. 粘度检测

  检验化妆品原料和膏体的黏度,确保化妆品原料和膏体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通常使用美国Brookfield的粘度测试设备。

  

  10. 专业光学显微镜比对

  OLYMPUS BX43研究级显微镜拥有1000倍光学分辨率,具有偏振光功能可观察化妆品乳液粒径及液晶结构。

  

  11. 铂钴比色法测试

  铂钴比色法色度仪用于测量溶解状态的物质所产生的颜色,仪器采用国家标准GB5750中所规定的铂-钴色度标准溶液进行标定,采用“度”作为色度计量单位。

  

  12. 折光率和平均色散测试

  阿贝折射仪是能测定透明、半透明液体或固体的折射率nD和平均色散nF-nC的仪器折射率和平均色散是物质的重要光学常数之一,能借以了解物质的光学性能、纯度、及色散大小等。

  

  13. 电导率测试

  检验化妆品原料的电导率,确保化妆品原料和膏体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例如检测化妆品生产用水是否合格。

  

  14. 总有机碳含量测试

  总有机碳量(TOC)测试是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可用于检测化妆品生产用水水质。

  

  15.水分含量测试

  测定膏体中水分含量通常使用卡尔费休法。瑞士Metrohm的水分测定仪。

  

  16. 干燥失重测定

  干燥失重是指原料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至恒重后所减失的重量,通常以百分率表示。干燥失重测定可用于检测化妆品原料中挥发性成分含量。通常使用105℃烘干3小时的方法。

  

  17. 炽灼残渣测试

  灼残渣检查的目的是用于检查原料中所引入的无机杂质。通常使用马弗炉进行。

  

  18. DSC差热分析

  差热分析是测定试样在受热(或冷却)过程中,由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所产生的热效应来研究物质转化及化学反应的一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测试晶体的纯度,以及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等。

  

  19. 电位滴定

  电位滴定仪可以对化妆品原料的酸值、羟值、皂化值、碘值、过氧化值等指标进行准确快速地测定。分氧化还原滴定,酸碱电位滴定,沉淀滴定等多种。瑞士Metrohm是电位滴定仪的佼佼者。

  

  20. 皂化值测定

  皂化值是指皂化1g油脂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油脂的皂化值是衡量油脂质量的指标之一,也是指导皂类产品生产的重要数据,可根据皂化值计算皂化所需碱量、油脂内的脂肪酸含量和油脂皂化后生成的理论甘油量三个重要数据。

  

  21. 碘值测定

  碘值是原料不饱和度的度量,是油脂、蜡的性能指标。碘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100g物料所能吸收碘的克数,不饱和程度愈大,碘值愈高。碘值测定可用于判断化妆品用油脂、脂肪酸、蜡及等物质的纯度。

  

  22. 酸值测定

  油脂在空气中放置过久会变质,产生难闻的气味,称为酸败,油脂的酸败程度可用酸值来表示,即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毫克数,可采用滴定法测定酸值。

  

  23. 羟值测定

  羟值是表征油脂中游离羟基的多少,它是通过和乙酸酐反应生成酯和乙酸,再用KOH中和测定得到的。

  

  24. 过氧化值的测定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油脂中的过氧化物反应而析出碘。析出的碘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根据硫代硫酸的用量来计算油脂的过氧化值。

  

  25. 熔点测定

  油脂的饱和度越高,双键越少,熔点越高。准确测量化妆品原料的熔点可用于制备肤感层次更丰富的产品。

  

  26. 滴点测定

  滴点是指油品在规定条件下达到一定流动性时的最低温度。了解油脂的滴点可用于制备肤感层次更丰富的产品。

  

  27. 凝点测定

  凝点是指油品试样在规定条件下冷却到液面不流动时的最高温度,又称凝固点。其高低与油品的化学组成有关,含蜡高则凝点高。了解油脂的凝点可用于制备肤感层次更丰富的产品。

  

  28.锥入度测试

  测定蜡类,凡士林的硬度,通常使用德国Petrotest的PNR 12设备。

  

  29.油脂氧化稳定性测试

  对化妆品内使用的油脂进行氧化稳定性评估,避免化妆品保质期内出现哈喇味。瑞士Metrohm的Rancimat可以测试油脂的OSI值。

  

  30. 油脂铺展性测试

  润肤剂的铺展性是以其和界面的接触角为依据来划分的,当油脂触到界面的瞬间(1秒内测量)测量固-液间所形成的角度,称为接触角。粘度较高的油脂,接触角越小,铺展性越好,低粘度油脂,接触角较大,铺展性较差。

  

  31. 浊点测定

  浊点是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温度升高时,溶液由均相变为非均相(即由清晰透明变为混浊)时的温度。了解表面活性剂的浊点有利于应用者合理选用,确保工艺效果。测定方法是将一定浓度的试样溶液缓缓加热,测定溶液变为混浊的温度;或加热至液体完全不透明后,冷却并不断搅拌,观察不透明消失时的温度。

  

  32. Krafft点测定

  在低温下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加 ,但当达到某一温度后,溶解度突然猛增,这一温度称为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即Krafft点。了解表面活性剂的Krafft点有利于确保达到更佳的工艺效果。

  

  33. 起泡性测试

  测定洗涤类产品的起泡性,通常用德国SITA公司的R-2000型泡沫测定仪测定,法国Teclis公司也有类似设备。洗发水国家标准中,起泡性则由罗氏(Ross--Miles)泡沫测定仪测定。

  

  34. 粉体粒度测定

  激光衍射法是一种广泛用于数百纳米至几毫米大小材料的粒度测量技术,通过测量激光束穿过被分散的颗粒样品时散射光角度的不同对粒度分布进行测定,一般粉体粒径较多用德国Sympatec公司的HELOS/RODOS干法激光粒度仪。

  

  35. 粉体比表面积测定

  由于粉体的粒子形态多种多样,按粒子的直径来定义很困难,故用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粉体的总表面积,即比表面积来衡量粉体粒子大小。可用比表面积测定仪测定化妆品用粉体原料的比表面积。

  

  36. 粉体流动性测定

  粉体中有很易松散流动的粉末,也有潮湿后不易流动的粉末,这种流动性的差异是由于粒子的吸附凝聚性不同造成的。可用粉末流动仪,也称霍尔流速计,测定粉末流动性。流动性好的粉体对光线有多种反射和折射,从而可提高皮纹等较暗区域的亮度,使皮纹有变浅的视觉效果。

  

  37. 粉体润湿性测定

  粉体的润湿性直接决定了该粉体的亲水、亲油特性和具备的功能(乳化作用),进而直接影响产品的稳定性。例如,当粉体亲水性较强时,粒子间很容易产生凝集现象,致使粉体在油性成分中不容易分散。可通过测量接触角表征粉体的润湿性。

  

  38. 粉底及色浆细度测试

  主要用于检测粉底及色浆内的色粉的分散程度。用刮板细度计继续测量。

  

  39.红外图谱比对测试

  对入厂原料进行红外图谱比对其指纹图谱,确定进货原料和标样一致。红外光谱设备可选Nicolet。

  

  40.紫外可见光比对测试

  对色素溶液,以及具有紫外吸收波段的原料检测,确定其有效物的浓度。可选Agilent的Cray系列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41.乳液粒径及稳定性分析

  测定纳米级到微米级的乳液粒径,并通过表面电位的测定来评估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可以用英国Malven的Zetasizer Nano ZS90测定。

  

  42. 半成品稳定性实验

  模拟产品在市场中可能遭受到的各个环境因素,按ICH药物稳定性研究指导原则,控制温度,光照来加速半成品的变化,观察半成品的香气、颜色、外观、流动性、使用感,以及某些其他理化性状,来预估半成品在货架寿命期间的稳定性。通常在-10℃,5℃,25℃,38℃,40℃/75RH,45℃,50℃,交替-10℃/25℃,模拟光照,朝南窗户内光照等条件下观察1至3个月。目前也有快速稳定性测试仪,如德国的LUM公司的LUMiSize,但快速稳定性测试仪所得的测试数据需要和常规稳定性测试数据进行对比以寻求可比性。

  

  43. 耐热实验

  耐热实验是膏霜、乳液和液状化妆品重要的稳定性试验项目,如发乳、唇膏、润肤乳液、护发素、染发乳液、洗发膏、浴液、洗面奶、发用摩丝、雪花膏、香脂等产品均需进行耐热实验。测试时,先将电热恒温培养箱调节到(40±1)oC,然后取两份样品,将其中一份置于电热恒温培养箱内保持24 h后,取出,恢复室温后与另一份样品进行比较,观察其是否有变稀、变色、分层及硬度变化等现象,以判断产品的耐热性能。

  

  44. 耐寒实验

  同耐热实验一样,耐寒试验也是膏霜、乳液和液状等类产品的重要的稳定性实验项目。可先将电冰箱调节到(-5 ~ -15)oC±1 oC,然后取两份样品,将其中一份置于电冰箱内保持24 h后,取出,恢复室温后与另一份样品进行比较,观察其是否有变稀、变色、分层及硬度变化等现象,以判断产品的耐寒性能。

  

  45. 离心实验

  某些产品如洗面奶、润肤乳液、非透明香波、染发乳液等,在进行高温、低温贮存稳定性实验后,还要增加离心实验以进一步测试乳化体系的稳定性,确认产品在储存过程中不产生分层、分离破乳现象,可以(2000~4000)r/min的转速试验30 min,但需要考虑到不同离心机产生的离心力不同,通常使用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的TDL-4 低速台式离心机。

  

  46. 色泽稳定性测试

  有些色素对紫外线敏感,配方设计时要做紫外线色泽稳性试验。色泽稳定性试验是检验有颜色化妆品色泽是否稳定的试验。由于各类化妆品的组成、性状等各不相同,所以其检验方法也各不相同。如发乳的色泽稳定性试验采用紫外线照射法,香水、花露水的色泽稳定性试验采用干燥箱加热法。通常使用朝南窗户内阳光直晒方法。

  

  47. 耐光实验

  可于室内进行近似太阳光分光条件的试验。代表性方法有碳弧灯耐晒试验器和氙弧灯耐晒试验器。其中,氙弧灯是目前人工光源中最近似于日光分光特性的光源。通常使用美国Atlas 或者 Q-Lab公司的氙灯老化测试仪。

  

  48. 相容性实验

  对化妆品包装进行相容性检测,考察高温、高湿、光照等环境条件下内装化妆品的变质情况,以及化妆品包装的应力开裂、变色、变形等。通常在-10℃,5℃,25℃,38℃,40℃/75RH,45℃,50℃,交替-10℃/25℃,模拟光照,朝南窗户内光照等条件下观察1至3个月。

  

  49. 防腐剂含量检测

  根据被测防腐剂种类,选择性地采用高效液相色法、气相色谱法、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进行化妆品中各类防腐剂的定性定量测定。

  

  50. 防晒剂含量检测

  防晒剂分为物理性和化学性防晒剂,其中化学性防晒剂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紫外线吸收性能,不足之处是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和刺激反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法、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法等检测化妆品卫生标准中防晒剂的使用限量。

  

  51. 着色剂含量检测

  着色剂是指利用吸收或反射可见光的原理,为使化妆品或其施用部位呈现颜色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对化妆品准用着色剂进行了严格规定,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化妆品中着色剂含量进行测定。

  

  52. 染发剂含量检测

  染发剂是指为改变头发颜色而在化妆品中加入的物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对化妆品准用染发剂的最大允许浓度做了严格规定,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染发剂进行含量测定,使其符合要求。

  

  53. 荧光增白剂测试

  主要用于面膜类产品的荧光增白剂测试,可参照GB/T 27741-2001:纸和纸板—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测定执行。

  

  54. 化妆品菌落总数检验

  化妆品菌落总数是指化妆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培养时间、pH 值、需氧性质等),1g(1mL)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测定菌落总数便于判明样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是对样品进行卫生学总评价的综合依据。《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眼部化妆品、口唇化妆品和儿童化妆品化妆品中菌落总数限值为≤500(CFU/g 或 CFU/ml),其他化妆品中限值为1000≤(CFU/g 或 CFU/ml)。

  

  55. 粪大肠菌群检验

  粪大肠菌群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在44.5oC培养 24h~48h能发酵乳糖产酸并产气。该菌主要来自人和温血动物粪便,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来评价化妆品的卫生质量, 推断化妆品中有否污染肠道致病菌的可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化妆品中不得检出该菌群。

  

  56. 铜绿假单胞菌检验

  铜绿假单胞菌属于假单胞菌属,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能产生绿脓菌素。此外还能液化明胶,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在42oC±1oC条件下能生长。《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化妆品中不得检出该菌群。

  

  57.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呈葡萄状排列,无芽胞,无荚膜,能分解甘露醇,血浆凝固酶阳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化妆品中不得检出该菌群。

  

  58. 霉菌和酵母菌检验

  霉菌和酵母菌数是指化妆品检样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1g 或1mL化妆品中所污染的活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藉以判明化妆品被霉菌和酵母菌污染程度及其一般卫生状况。

  

  59. 防晒化妆品防水性能测定

  防水型防晒化妆品应具有抗水抗汗性能,即在汗水的浸洗下或游泳情况下仍能保持一定的防晒效果。如产品宣称具有抗水性,则所标识的SPF值应当是该产品经过40分钟的抗水性试验后测定的SPF值;如产品 SPF 值宣称具有强抗水性(Very Water Resistant),则所标识的SPF值应当是该产品经过80分钟的抗水性试验后测定的SPF值。实验室内也可采用防晒指数测试系统SPF-290AS或UV/VIS分光光度仪,以3M公司的Transpore胶带作为载体进行模拟防水性能测试。

  

  60. 口红折断力测试

  主要用于棒状口红,粉条等的折断力测试,方法是用日本Rheotech公司的FUDOH RTC-3002D并配合相应夹具测定。类似设备还有美国Instron公司同类电子拉力机设备。

  

  61. 睫毛膏耐热实验

  将包装完整的试样置于40oC恒温培养箱内,24h后取出,恢复至室温,并按正常使用方法进行观察。

  

  62. 睫毛膏耐寒实验

  将包装完整的试样置于-10oC~-5oC的冰箱内,24h取出,恢复至室温,并按正常使用方法进行观察。

  

  63. 睫毛膏牢固度测试

  在相对湿度小于75%的室温下,按正确手法刷7次将睫毛膏涂于假睫毛上,待假睫毛完全干透后,在白纸上轻压,不应有膏体附着在白纸上。

  

  64. 睫毛膏防水性能测试

  在相对湿度小于75%的室温下,按正确手法刷7次将睫毛膏涂于假睫毛上,待假睫毛完全干头后,将其放在室温的水中静置2min,取出将水轻轻甩干后,在白纸上沿长度方向拖动轻擦,观察白纸上是否留有明显印迹。

  

  65. 模拟运输测试

  验证化妆品成品及包装在模拟运输条件下,是否存在内包材破损、变形或印刷面磨损现象,确保化妆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66. 跌落测试

  验证化妆品包装材料经过自由落体,与冲击面进行撞击后的反应,确保化妆品包装材料在受到垂直冲击时的耐冲击强度和对内容物的保护性能。

  

  67. 小滚筒测试

  小滚筒跌落试验机是运用电机带动滚轴转动从而带动小滚筒转动的原理,来达到化妆品等小件物品的跌落测试。

  

  68. 喷头启动及泵出量测试

  验证化妆品所用的泵头(真空)、喷头包装材料启动次数和每次泵出液体的量是否顺畅,每次泵出的量是否恒定,确保泵类化妆品包装材料的质量与性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69. 喷雾扩散圈及粒径测定

  测定喷雾剂型膏体和喷雾罐的喷雾效果,喷雾扩散圈及粒径确保喷雾产品的使用性。

  

  70. 包装组件分离力测试

  验证化妆品包装材料样品与其配套包材或组件配合、脱离瞬间的峰值力,确保化妆品通过插拔方式进行开启、闭合或组装的包材或组件符合质量标准,使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方便、舒适。

  

  71. 应力化学联合腐蚀测试

  应力腐蚀是指包材在拉应力和特定的化学介质联合作用下所产生的低应力脆性断裂,确保化妆品包装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72 包装材质鉴定

  通过直观的材质性状及密度鉴别法进行检测。

  

  73. 包材阻隔性测试

  阻隔性是指包装材料对气体、液体等渗透物渗透通过材料的阻碍作用,它的优劣可直接影响产品在货架期内的质量,同时也是评定产品保质期的重要指标。包装的阻隔性能是化妆品包装的重要检测项目之一,包括材料的透氧率、透湿率以及有机气体透过率。

  

  74. 玻璃制品应力测试

  玻璃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经受激烈的、不均匀的温度变化时,将产生热应力,降低制品的强度和热稳定,测试玻璃制品应力确保化妆品包材的质量。可使用玻璃应力仪测试,英国Sharples公司有不错的产品。

  

  75. 丝网印刷附着力检测

  验证化妆品包装材料丝网印饰的附着力,确保印饰是否能够牢固地附着于基材上,并能够满足生产工艺、实际使用和运输的要求。通常使用网格刀测试。

  

  76. 壁厚测试

  验证化妆品容器壁厚是否均匀,确保包材容器完好性及整体一致性。使用Olympus的壁厚仪可以测试。

  

  77. 电镀喷涂附着力检测

  验证化妆品包装材料电镀或喷涂等装饰层的附着力,确保电镀或喷涂是否能够牢固的附着于基材上,并能够满足生产工艺、实际使用和运输的要求。

  

  78. 密封性测试

  验证化妆品包装材料在抽真空产生内外压差情况下,是否具有外泄情况确保化妆品的密封性能。

  

  79. 包材最佳灌装量测试

  确保化妆品包材在罐装时的最佳灌装量,满足生产工艺和实际使用需求,或者美观灌装量,避免受热或冻结时候包材爆裂。

  

  80. 扭矩测试

  验证化妆品包装材料使用扭矩仪测量徒手旋开、旋紧盖子所需的力,确保化妆品开盖、上盖扭矩力符合生产工艺和实际使用需求。

  

  81. 条码可读性测试

  验证条码符号在整个制造及销售活动中能否被正确识读,确保条码符号满足符号标准要求。使用专用的条码质量扫描设备可以判断条码印刷质量和可读性。

  

  82. 防伪防串货标记测试

  验证防伪防串货标记在整个制造及销售活动中能否被正确识读,确保防伪防串货标记满足标准要求。

  

  83. 产品最终残余量测试

  验证化妆品包材在模拟使用后容器内剩余物的量,确保产品能正常用完(在合理的范围)。

  

  84. 粘合强度测试

  验证化妆品包装彩盒、外箱及不干胶类的粘合强度是否满足使用要求,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开胶分离等现象,保证包装的完整性及对产品的保护性。

  

  85. 模具及包装精确尺寸测量

  对模具及包装精确尺寸测量,确保部件本身的尺寸精度。

  

  86. 彩妆用具配套使用性测试

  对彩妆用具配套适用性进行测试,确保彩妆用具在使用过程中的配套性。

  

  87. 包材组件配合度测试

  对包材组件进行配合度测试,确保各个配件配合的精确度。

  

  88. 烤漆表面硬度测试

  用不同硬度的铅笔划面漆表面进行硬度测试,用以确认烤漆表面的硬度强度,从而判断油漆的耐刮性。

  

  89. 耐溶剂测试

  用棉布攒酒精,然后用1千克力在喷漆表面来回擦拭50次后,观察所擦拭位置颜色是否与未擦拭位置颜色不一致,或观察是否有油漆脱落看到底材。

  

  90. 铝塑袋试用装耐压测试

  对化妆品的铝塑袋试用装进行耐压测试,确保夹在杂志内运输时不会发生破裂。

  

  91. RCA耐磨度测定

  以专用的测试纸带作为摩擦介质,以固定的荷重作用于摩擦头,摩擦头透过固定直径的滚轮及定速马达驱动纸带将力持续施于试样表面,直到见到表面底材或者达到特定的磨损程度,通过计数器显示的马达回转次数来评价试样的耐磨性能。

  

  92. 盐雾测试

  盐雾试验是一种主要利用盐雾试验设备所创造的人工模拟盐雾环境条件来考核产品或金属材料耐腐蚀性能的环境试验。

  

  93. 翻盖及按钮疲劳测试

  对包材进行翻盖及按钮疲劳测试,确保包材在重复翻盖性能的良好。

  

  94. 高湿度环境测试

  对包材使用环境测试箱进行高湿度环境测试,确保包材在高湿度环境下的使用性。

  

  95. 人工汗液测试

  采用人工汗液模拟汗液对包材镀层的腐蚀性。

 

  96. 金属饰品皮肤致敏测试

  含有镍的成分或者经过电镀处理的金属饰品,汗水中的化学成分会使这些金属元素更加活泼,从而发生金属过敏。


相关阅读:

全面解析:化妆品功效的41种测试方法